浅谈当代授箓制度(四)

2025-11-14 11:25:32

法箓的形制要不要改,如何改,是道教界自己的事。但是我们想,上面提到的这些问题,道教界人士迟早也会提出来。作为一种研讨,还是可以预测其事。

第二,授箓仪范的缺失与待补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现今的授箓仪,与历史上相差甚远,以2007年调查为准,因为没有箓,所授予的乃是牒,所以授箓的仪式必然是不全的。因为授箓时必须有阅箓的环节,乃是一一存想箓上官曹吏兵,师要唱名,箓生称名受。但因为无箓,当然此一环节无从谈起。现在虽然三五都功箓——最基层的那宗箓已经印制并颁发给2010年的箓生,但是并没有做相应的仪式上的调整。2009年,在中道协于鹰潭召开的会议上,我曾指出,依照历中上的仪范,有关箓的仪式,实际上有写箓仪、授箓仪、阅箓仪和佩箓仪。但是现在都还存在问题。箓既印成,写箓仪部分地解决了,但还是留下了一部分。但授箓仪中原有的一些要素,并未恢复。至于阅箓仪,根本无从谈起。

目前仅从授箓仪说,还没有补充完善其中关键的环节:度师读箓,箓生称名受。这一做法不坚持,在仪式的神圣性与观念上的有效性,便大打折扣。同时,目前在仪式中,虽谈到戒律,但是以大师讲解为主,具体到每一箓,相应的戒条有哪些,也还不清楚。这些如何补上,要道教界考虑。与做一套经箓相比,仪式上的恢复与调整是难度更高的。

由此可见,授箓仪式的前景仍侍观察

目前授箓仪只在龙虎山天师府举行,但2001年上海会议上决定其它有条件的宫观亦可传,授箓仪式可以多处名山宫观同时举行。其前景是广阔的。然而究竟如何发展,还有待于观察。

授箓仪式的举办与否,有多少箓生参与,能够后继吗?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地由谁能主观决定。其间的涉及因素非止一端。不过,从最近几年道教本身的发展看,笔者对授箓仪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这里并不涉及作者对道教信仰的态度,只是从学术角度作的推测。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在中国宗教中,道教仍显得弱势。但是,其发展的趋势仍然不错。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传统宗教的发展成了整个向传统回归的一部分。道教也借其光,其社会影响,其吸引信众的力度,也都在增长。

这几年,皈依传统宗教的越来越多,道教的发展虽然与佛教差距甚远,但是对道教感兴趣的人,尤其是年青人也呈现出上升的势头。这里不妨举一个实例。中国大陆目前经批准的道教学院,有中国道教学院(北京)、上海道教学院、武当山道教学院(湖北丹江口)、青城山道教学院(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另有一个坤道院(湖南衡山),系中国道教学院的坤道班,并非独立的学院。这几个学院中,上海道教学院基本上招收正一道,或者说培养正一道。上海道教学院曾在2007年招过一届学员。当时原定招40人,但后来不断有人要求来就读,结果最后增加到50多人,而且其中有12人是已经拿到大专或本科文凭的。今年即2012年招生,也是计划招40多名,结果来报名的达到80多名,最后经筛选,还收学员近50名,显示出从未有过的兴旺场面。这是一个学院的情形。我们单举这个例子,因为上海道教学院是处于正一道士当家的环境之中,来学的也是正一道士为多。他们正是未来的箓生。它的兴旺,预示着正一道教往后的发展。

道教学院的招生兴旺,预示着潜在的授箓人数将大大增加。因为按照我国的有关政策,报名道教学院的,必须有对于道教的信仰,而且在手续上必须有当地道教协会的证明材料。所以想进入道教学院的人,首先是表明皈依道教的人。道教学院的毕业生,除了极个别的之外,都进入各宫观工作。因此,在工作了几年之后,必定会寻求升迁的机会。而授箓,是一个根本的途径。没有授过箓,不能做高功,无法在道教的宫观或各级组织中担任较为重要的职务。这是十分现实的问题。

另一个情况是,近年来,道教的宫观,包括正一派的宫观,数量有很大增加。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道教协会有登记的宫观已经恢得到三千多个,到世纪之交,达到六千多上,而据我们向中道协部分道长的私下了解,现今已达九千多个。宫观的增加,当然也带动着道士数量的增加。其中有多少宫观属于正一派,还不清楚,但是从江南许多地方看,正一道观的增加,是不争的事实。象江苏南部、上海、江西等地,我们所了解到的兴建道观,都以正一宫观为主。道士数量的增加,也预示着潜在的箓生数量的增加。

总的来看,从现在起,到可以预见的将来,授箓仪式的开展会进一步颇繁。而且随着初授箓者的增加,升授的后备力量也增多,随着规定的年限的到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初授箓的会要求升授,以后也会有更多的要求加授、加升和晋升。

当然,授箓仪的发展也受到某些制约,一是社会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宗教,采取信仰自由的政策,同时,也依法对于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同时,中国传统是一个信仰鬼神的人占大多数但皈依宗教的比例不算高的国度。据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当代中国十六岁以上的中国人中,自认信仰宗教者,占31.4%,而自认不信者占68.6%。换算成占全人口的比例,大约信教者占25%。这一数据比原来估计中国有一亿宗教信徒的数字大几倍,但是比起全世界人口信教者占80%的比例来看,仍然低了许多。

近年信教者还有所增加,但并没有宗教泛滥的情况发生,更谈不上狂热了。中国的宗教还是处于有序地、渐进地发展之中。道教当然也一样。而且,信教者数量的增加,会刺激神教职人员的增加,但并不会迅速地、大量地增加。二是在道教内部。道士的数量,还是有限,比起信众数量的增加比例上要小得多。因为信众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增加某些宫观的承受力,但不见得马上会同比例地增加这些宫观的教职人员。事实上,有些大的宫观,信众大增。财力也大长,但道士数量增加很少,许多管理的具体事务乃交由聘用制的人员去做。道士内部究竟有多少人想去受箓,目前没有调查,但是从实际感受看,并非全部道士都有参与的积极性。盖虽然受箓对于道士道阶的提升有助,然而今天的宫观管理,都以庙管会为组织机构,进入其中,或担任宫观中各类道职的,都以既有的威信,或经考核后实际的工作能力为基本要素,授箓与否,并无直接影响。所以,授箓者不可能迅速猛增。

最终有多少人做道士,多少道士授箓,以后信士来受箓的会不会有,会不会有数量上较大的增长,都是在客观的环境中发生。但作为研究者,则有责任对其趋势加以研究,必要时,也可以从我国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全局,提出建议的对策。各级宗教事务管理干部,也需要关注眼着发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地调整管理策略和具体措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新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