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如何处理“大老板”和“小老板”之间的分歧?

2025-05-09 16:46:26

如果“大老板”和“小老板”之间的意见一致时,研究生落实起来一般没有问题。

可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两位老板的学识经历不同,性格脾气迥异,观察问题的角度各异,彼此之间意见经常不一致,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生应该如何处置?

根据实验室中一些“老油条”们的经验总结,对大小老板们的意见出现非原则性分歧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按“级别高低”来处理。

也就是谁的级别高就主听谁的,毫无疑问,那当然是听“大老板”的了。虽然这样做,“小老板”心里可能会很不高兴,但是也不能完全埋怨研究生,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人家“大老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导师,自己只是个“帮带”的角色,即使有意见也摆不到桌面上来发飙。

二是按“时间先后”来处理。

也就是哪个导师先说了,研究生就按照哪个导师的意见去办。实际上,就是要不等另一位导师的不同意见表达出来就执行,这样就可以避免“听谁的话、不听谁的话”之嫌。

三是按“实效大小”来处理。

也就是研究生认为哪位导师的意见更切合实际、更富有成效、效费比更高,就按哪个导师的意见来办。同时,研究生还要及时把自己的看法,向持有不同意见的导师讲清楚,以求理解。

四是按“兼顾左右”来处理。

也就是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选择一个折中的方案,对不同导师的意见尽量都照顾到,这样既没有得罪哪个导师,又把任务完成了。

以上这四种方法都是可行的,有些情况下恐怕也只能如此。因为,等到两位老板的意见统一起来再去办,还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而研究生自己的时间本来就不够,不能为这些有争议的事耗费过多时间和精力。

而且话说回来,实验室工作,尤其是在学术科研上,有些问题本来就有多种答案,不存在谁对谁错,共识的形成往往只能在结果出来之后。

当然,这四种办法又各有利弊,不能说是最佳的方法。

比如说,“按级别高低来处理”,从原则上讲一点错也没有,但“县官不如现管”,毕竟研究生与“大老板”接触的机会和时间远不如“小老板”。

研究生如果只照顾了“大老板”,往往会令“小老板”对你有看法:这样的学生真是一只白眼狼,没有明确的是非正误感,眼中就只有“大老板”,天天指导你、帮助你、照顾你的可是我啊!到头来,一句话都不愿意听。

时间一久,“小老板”就会对你产生不良看法,心眼小一点的甚至会借机处处为难、穿小鞋,让你日子不怎么好过。

比如,按“时间先后”来处理,往往会出现另一位导师因为自己还没提意见(尤其是“大老板”居多),事情就办完了,不免对研究生大加训斥。

又比如,“按实效大小来处理”,虽然可以避免上述办法的弊端,但这个“实效大小”往往是主观的、虚拟的、非量化的,实际上是你对事物实质的判断结论,而不是真正的实效。

还比如,按“兼顾左右”来处理的操作技术性难度较大,搞的不好,往往事与愿违,结果两头不讨好。

因此,按以上方法去做,不但需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超强的胆识与勇气,而且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善于斡旋的本领。

02.

更为高明的两种处置方式

其实,对于处置“大老板”和“小老板”之间的分歧,如果研究生能够再深一步研究,其实还有一些相对更高明的处置办法:

一是事前影响法。

研究生承办学术研究、科研课题和实验室工作时,要力争想在导师之前,不仅预想出工作本身应该怎样做,充分准备方案和建议,力求使之切合客观实际。

同时,还要提前预测出哪些环节导师的意见不容易统一,各自对此事可能会有什么想法,在解决方案中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适当有所照顾和体现。

对于那些没有照顾和体现的地方,一旦两位老板提出来,想好该如何解释,去说服他们放弃这部分意见,使他们能按照你提出的方案去办。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避免矛盾,利于开展工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利于弥合两位导师之间的分歧,使双方都对你产生信任感。

当然,这种做法的难度也不少,取决于你必须充分了解两位导师的个性特征、学术主张,熟悉科研内容、课题项目和日常工作流程等,并有着过人的眼光和协调关系的能力。

二是适当缓办法。

更多时候,还没等你想好对科研、课题或是其他问题解决的方法,导师就已经把意图交代下来了,这个老板说这么干,那个老板说那么干,弄得你左右为难。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事情并非十分紧迫,你可以暂时放一放,搁置一段时间再说。

事后,当导师问起时事情的进展时,你可以在适当的场合与时机解释一下:一来这件事的时机、条件尚不成熟,应该考虑适当推迟一下;二来导师们的意见不统一,学生们落实起来确实有困难,并恳切希望导师们部署工作要尽量一致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工作。

只要对科研课题、实验室长远建设不造成危害,研究生应该有这么点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和不怕导师误解的精神。

03.

做到“内外有别”才是上策

经过硕士、博士多年的实验室洗礼,对于处理“大老板”和“小老板”之间分歧,最深的体会是要“内外有别”,因为,“大老板”和“小老板”之间,“小老板”和他自己的学生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如果“小老板”不是“大老板”的学生毕业留校这种情况,那你要知道他们只是合作关系,纯粹的利益共同体,“小老板”是外人,因为利益才聚到一起的。

但是,你和“大老板”的关系就不一样了,他才是“自己人”,更是实际意义上的“老板”,因为你的命运就掌握在他的手中。

要落实“内外有别”,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没必要让“大老板”知道的事情,就不向他谈。

每次只向“大老板”汇报课题进度,如果没有进度的时候会被他怼,那你就默默地忍着,绝不要告诉他这周是因为忙着“小老板”交待的其他活而耽误,根本不必作解释。因为,你要知道,“大老板”根本不会关心具体原因,他只会在意课题的进度,更别说课题组内部勾心斗角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了。

二是不管什么情况下,一定要抬着“小老板”。

实话实说,有的“小老板”学术水平真的不咋滴,不但不能够给予研究生足够的学术指导,而且还喜欢成天瞎琢磨,动不动就派个任务。无论如何,不管什么情况下,作为学生都要对人家毕恭毕敬,嘴巴甜一点,说一些关心、体谅和吹捧的话,这样让他觉得自己得到尊重,这个学生眼里有他,不会在暗中给人使绊子。

三是不在“小老板”学生面前说他的不是。

很多“小老板”也有自己的学生要带,其实,他们就是和你一起坐两三年,毕了业就各奔东西,联系也没多少了,所以,没必要跟人家闹不是,永远保持微笑。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能说人家导师的不是,毕竟那是人家的“大老板”。我之前就犯了这个毛病,导致后来每次小导师一起见完大老板以后,他回来都要问自己的学生,我有没有在背地里嚼舌头说他坏话。

总而言之,处理“大老板”和“小老板”之间分歧,是每个拥有“双老板”的研究生所必须在面对的事情,没有什么办法是十全十美的。

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即使你在研究生毕业工作之后,同样也会面临公司、单位不同领导之间存在分歧的情况,上学期间,你就学会如何处理实验室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且游刃有余,那今后将大有裨益。

请记住: 分歧是群体性思维的解毒剂,当老板们意见不一致时,正是你处于最有想像力的状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新发表
友情链接